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牛跟投
8月8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资本市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对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高鸿”或“高鸿股份”)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经查,*ST高鸿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空转”“走单”业务(如笔记本电脑贸易),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严重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公告显示,2015年至2021年期间,*ST高鸿通过子公司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组织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在这一精心设计的业务链条中,供应商和客户均由江庆联系撮合,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却无实际货物流转,交易完全不具商业实质。正是这种“空转”操作,导致*ST高鸿在2015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中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0.63亿元、56.34亿元、24.80亿元、18.05亿元;分别虚增营业成本6.93亿元、24.49亿元、24.18亿元、30.60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305.11万元、2190.52万元、1234.19万元、894.46万元。
造假并未止步于此。2018年和2020年,*ST高鸿通过子公司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高鸿恒昌科技有限公司牛跟投,组织IT系统等产品虚假贸易业务,致使2018年和2020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96亿元、308.19万元;分别虚增营业成本1.86亿元、0元;分别虚增利润总额977.69万元、308.19万元。
到了2022年和2023年,*ST高鸿及其子公司高鸿数据、江苏高鸿鼎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高鸿鼎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故技重施,再次组织开展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导致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7.35亿元、3.94亿元;分别虚增营业成本7.32亿元、3.86亿元;分别虚增利润总额370.74万元、788.21万元。
经监管部门查明,2015年至2023年,*ST高鸿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98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7620万元。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严重误导了投资者,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
*ST高鸿的违法行为远不止于财务造假,还涉及欺诈发行这一更严重的指控。
该公司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中牛跟投,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数据。2021年4月,证监会批准了高鸿股份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达12.50亿元。然而,这些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了欺诈发行。
*ST高鸿业绩概况(来源:东方财富)
在财务造假的这些年里,*ST高鸿的真实业绩其实早已危机四伏。公开财报显示,2021至2023年,公司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公司于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2024年8月,因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公司股票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被ST后的高鸿股份,2024年财务报告又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告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营业收入仅3.4亿元至4.6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元至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57.73万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35亿元至1.8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33亿元)。公司解释称,净利润为负的主因包括贷款逾期导致利息支出激增,以及公司及下属部分子企业银行主要账户被冻结、诉讼缠身、债务违约,致使业务发展严重受阻,收入规模大幅萎缩。
对于*ST高鸿的系列违法行为,证监会重拳出击,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ST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